院训
管理学院的院训是“无间改进,旨于至善”。训,说教也(见《说文》),或可作为法则的座右铭,如:告之训典(见《左传• 文公六年》);是为明训(见《国语• 晋语》)。但管理学院的院训,上述两个含义都不是,她是管理学院取得每一次成功的脚注,是管理学院师生员工们的精神写照。因为她不是某个人所题,而是管理学院20年办学实践和育人实践的理论凝练。因此,她自然地诞生于管理学院成立20年之后,可谓“自然法则”。
“无间改进”是国际先进管理理念“持续改进”的道家表述;“旨于至善”源于《大学》中的“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[1]第一章句。但将“止”改为了“旨”。何以要改?其中奥妙尽在院训之中。朱熹认为《大学》是“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”,学者必由此入门,才能达于圣学。
管理学院的院训是“自然法则”,“自然法则”一定是“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”。但,新同学和关心管理学院的朋友们经常向我探究其中的蕴意,我作为经理作答乃责无旁贷,但用语言和文字来理解,已经不是恒常之道了。总结管理学院20年的实践,我认为“无间改进,旨于至善”起码有5层基本含义:(1)从个人到组织永远存在改进和提高的余地,因此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;(2)要作到不断地改进与提高,必须能够不断地自省到自身的不足和外察到他人可以学习之处,因此就要不断地学习,不断超越自我;(3)学习的目的是做事,管理学院地处欠发达的西部,创新成本高,改进成本低且空间大,因此做事情应该从易到难,不求立竿见影,只求通过长期积累来获得显著效果;(4)效果的获得可以来自于创新和改进,创新可以是个人所为而改进和完善只能是集体所为,院训强调改进,因此要有合作精神;(5)管理学院地处蒙古高原,早期的办学艰难培育了“管理人” 无间改进的“苍狼”精神,“苍狼”精神就是“集体自强不息”,院训明训“管院学子们”要永葆“苍狼”精神。
记住,理解院训需要“无间改进,旨于至善”的精神。
[1]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程子曰:“亲,当作新。” 大学者,大人之学也。明,明之也。明德者,人之所得乎天,而虚灵不昧,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。但为气禀所拘,人欲所蔽,则有时而昏;然其本体之明,则有未尝息者。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,以复其初也。新者,革其旧之谓也,言既自明其明德,又当推以及人,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。止者,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。至善,则事理当然之极也。言明明德、新民,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。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,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。此三者,大学之纲领也。